星空体育app·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团队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首届、第二届),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RCS院士,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 Member,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等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医生

  肺癌、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肺部难治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姜格宁教授主持科研项目16项,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市科委、市卫健委、申康等重大课题等。发表论文473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7篇,累计IF 298.846分,IF10分4篇,国际胸外科三大核心期刊JTCVS、ATS、EJCTS共发表论文27篇,中华系列论文73篇。主编、主译《肺外科学》《肺移植》等专著十六部,并担任十余部胸外科著作副主编及编委,包括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六部。制定并发布国内及国际专家共识7项。曾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3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次)等各级奖项15项。

  姜格宁教授团队,致力于胸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团队依托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胸外科临床治疗中心,在肺癌、微创外科、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及肺部难治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工作,推动了相关领域多项临床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理念的转变。团队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组织工程气管、肺损伤/肺保护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的全链条研发,取得了诸多成果。团队立足于胸外科临床疑难问题,聚焦于构建新技术/理念/方法,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专注于培养学科人才,期望促进我国未来胸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

  行政职务: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上海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胸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肺科GCP主任

  长期从事肿瘤外科的研究、转化及推广工作。国际上率先阐明肺叶切除术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解决了近年来该领域最大争议,此成果被写入《A Lung Cancer Journey,1973-2016》。进一步建立全球最大的胸外科微创中心,革新早期肺癌的极致微创技术并向国际推广,已培训600位外籍医师,在欧、美等心胸外科年会开辟手术直播专场。此外,解决气道肿瘤多项治疗难题:设计并实施“瓣”式成形术,为原先无法切除的患者提供根治性手术机会;首创隆突“Y”型支架,为濒临窒息的气道狭窄患者提供转危为安的手段。打造肺癌智能诊疗模式,开发肺部病灶自动识别,良恶性与浸润性判定及淋巴结状态评估的肺癌智能阅片系统,并建立肺癌预后预测的多组学模型,精准指导手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决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五年内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1篇,总影响因子389分,其中包括 J Clin Oncol(IF=33.2),J Thorac Oncol (IF=13.4), JAMA Surg (IF=13.6)。获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包括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编写肿瘤外科专著7部,包括英文论著2部,参与制定专家共识4项,创办英文期刊Current Challenges in Thoracic Surgery。

  肺部肿瘤联合攻关团队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昶教授领衔,长期从事肺部肿瘤多模态诊疗体系构建研究,围绕肺部肿瘤外科研究与转化应用、微磁力肿瘤治疗方法探究、固有免疫识别分子功能机制研究及信息可视化等方向持续科研攻关。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面上项目9项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现有导师9位,博士生40名,硕士生17名。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获得2018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Genome Biology,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Nucleic Acid Research,Gut Microbes,PLoS Pathogens等权威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团队从事疾病的外科及精准综合治疗,基础研究主要专注肺癌的发生转移机制及呼吸系统感染免疫机制研究。团队承担有君实、正大天晴等申办方发起的GCP临床试验项目,同时在勃林格殷格翰(BI)、恒瑞、信达等国内外著名药企支持下,开展了多项由研究者发起的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肺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主持国自然面上等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175万元。发表代表性SCI论文15篇;中文期刊多篇。

  本团队主要从事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包括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气管脱细胞基质被认为是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最理想的支架材料。我们创造性引入激光打孔技术可以得到多孔结构的气管脱细胞基质,不但克服其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缺陷,还可以显著提升脱细胞效率,降低脱细胞过程对气管基质的成分和力学性能损害。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激光打孔脱细胞基质成功在体外和体内构建出具有足够力学强度的气管软骨组织。该成果发表于著名生物材料杂志ACTA BIOMATER 。此外,构建具有结构和生理仿生的气管组织一直是国际性难题。我们巧妙地采用环状结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具有软骨环与结缔组织环交替连接的高仿生气管构建,并且验证其能成功修复长段气管缺损。相关结果在生物功能材料杂志ADV FUNCT MATER发表,被Advanced Science News作为亮点报道。基于上述研究成功申请专利和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

  单孔胸腔镜段切缺乏规范以及纵隔淋巴结清扫难度大的难点,我们总结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论证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推出后纵隔胸膜牵拉法降低了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难度,使单孔胸腔镜手术安全易行。该段切文章发表在国际胸外科领域的三大核心期刊之一欧洲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后纵隔胸膜牵拉法视频发布在国内学习网站,得到了很高的点击率和好评。

  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青年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并入选上海卫生系统“新优青”。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Small 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40余篇。

  团队专职科研人员3人,技术员7名,其中博士学历4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带领其科研团队创立了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胸外科实验中心和精准医疗检测平台,建立肺癌患者基因组变异模型。独立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抗肿瘤生物纳米材料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对肿瘤医学与生物纳米材料进行整合,极大提高了肿瘤检出率和精准识别程度。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7-2007.9在美国Mayo Clinic医学中心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胸外科进修学习。于J Clin Invest, Eur J Cardiothorac Surg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多次受邀于国际会议发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吴阶平基金等课题多项。先后获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提名奖、AME-Medtronic全国胸腔镜肺切除手术视频竞赛唯一最高奖-卓越奖等多个奖项。

  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保持长期合作,围绕早期肺癌微创外科临床及转化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设计及开发、医疗辅助器械研发及应用等方向持续科研攻关。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多次受邀国际会议发言,获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胸外科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老年学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常务委员兼结核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主编专著1本,参编著书5本,撰写论文、论著数十篇,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13年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团队依托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从细胞模型,临床样本等多层次探索肺癌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疗,费苛教授重视人才培育,注重临床科研相结合,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5名和硕士生4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聚焦以支气管扩张症和肺部感染为代表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代表性业绩:揭示他汀类药致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促进药物说明书的改写(AJRCCM 2012)。在国际上首先定义支扩哮喘重叠综合征(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6);率先发现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致病基因表型(Nature Immunol 2018)。揭示肺干细胞携带基因工程抗菌肽干预肺部感染与损伤的作用和转化前景(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19)。最早针对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及其防控策略撰写发表重要学术论文(ERJ2020,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0)。

  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是同济大学医学院设立的,依托于肺科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团队成员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20项,人才计划22项,涵盖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等。所长徐金富教授被授予国家高层次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卫生系统优青、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是3项国家指南及4项专家共识核心执笔人。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及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兼任Frontiers in Medicine\Respiratory Research、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等多家国际学术期刊副主。


星空体育app